童年游戏,童年游戏作文500字左右

来源:优游网责编:网络时间:2024-12-04 04:13:16

跳皮筋、丢沙包、翻绳……童年游戏你还记得多少?

资料图:龙年正月初三,在武汉新天地龙年新春庙会上大人小孩一起玩“那些年我们一起玩的游戏”,打弹珠、踢毽子、滚铁圈等。中新社发 张畅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1日电(上官云)“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相信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这首儿歌的一席之地。时光倒退二十年,在那个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丰富的年代,占据很多人童年记忆的不是时下风行的一款又一款电子游戏,而是“找朋友”、跳皮筋、投沙包等一系列简单却令人回味无穷的娱乐活动。

比如“翻绳”,一般是两个人合作:一段细绳系成一个绳圈,套在两只手腕或者“架”在手掌上,再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个人用双手手指灵巧地挑起细绳,将绳圈接过去,又将它翻成另一种花样。就这样按一定套路,一路翻下去,直到又重新翻回原样。

资料图:小朋友认真的玩着玩翻绳游戏。陈玉成 摄

翻绳的套路挺多,两个人能玩,一个人也能玩,据说至今能够总结出来的花样有两千多种。但两个人搭档能够翻出来的造型,不过就那么四五种:大桥、面条……热门书《那时儿戏》的作者王旭曾在书中详细记录了这种游戏,他说,还能隐约记起其中渔网、面条是紧接而来的,由一人手里十字交叉的渔网,变成另一人手里两根平行的面条,非常形象,“而‘洗澡’实则是一个空空如也的大圈——翻成了洗澡盆,也就泡了汤,只能从头再来了”。

“不只是翻绳,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有跳房子、丢沙包、折纸等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90后黄小菲仍然记得,小学时女孩子最喜欢一起玩跳皮筋,基本是4个或6个人一起玩,分成两组,一组架皮筋,一组跳,按照游戏规则,跳的那一方输掉后再互相替换,“脚勾住皮筋就算输。这个游戏特别考验灵巧度,有时候‘瘾’上来了,两个人也可以玩,另一头就拴在树上”。

《那时儿戏》立体书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供图

同为90后的李婧除了跳皮筋以外,小时候喜欢、常玩的游戏是“弹玻璃球”,“严格来说,弹玻璃球男孩子玩得多,女孩子玩儿得很少,所以我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另类了”。

“弹玻璃球”怎么玩儿?李婧说,先要在地面上挖一个大小适中的洞,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多数是卡着玻璃球的直径来,制造一点难度,“人数不太有限制,玩法有好几种不同的类型,简单的就是离着挖好的洞有一定距离,划一条线,在线外把玻璃球弹进去算赢,有点儿像高尔夫;后来发展到能把别人的玻璃球弹进小洞里,也算赢了对方”。

“那时候为了玩儿,我收集了很多玻璃球,还拿着钱去小卖店买,记得有一毛钱一个的,也有两毛钱一个的,可惜的是技术不够精纯,没多久就被别的小男孩赢跑了。”说起往事,李婧止不住笑意,“玻璃球有许多类型,一些内里会嵌着花纹,特别好看,那我就舍不得拿出去比赛了,会默默收藏起来”。

资料图:孩子们在玩折纸游戏。陈玉成 摄

其实,除了跳皮筋、翻绳、弹玻璃球,童年还有很多关于游戏的美好回忆,有跳房子、投沙包,还有一群人比赛做手工折玫瑰花和千纸鹤……黄小菲特别怀念小时候那些游戏,在她眼中,那不只是游戏,也是许多年纪不同的人们相互交织的记忆,“我们想念的不光是那些现在看上去很简单的游戏,而是一种情怀,想念过去静谧的时光”。

王旭也有着相似的感受。他说,最初选择把这些游戏记录下来,是想借此表达一种怀念童年的情感,“写得最动情的不一定都是最好玩儿的游戏,而是类似肥皂泡、翻绳、丢手绢一类体现童年天真和孩子们之间温馨情谊的游戏”。

“这些游戏现在的孩子们多数都不玩了。如果仅仅从玩的角度看,也许远远不如他们现在玩的东西更有趣。”王旭并不否认,以前那些游戏中,一部分已经显得“落伍”,但他觉着,这些游戏当中体现出来的个体性和创造性、与自然的亲近性,以及孩子们彼此之间游戏时候面对面的互动性,其中包含的情感温度,恐怕也都随之丢失了,“这是比较替孩子们惋惜的”。(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完)

小时候玩的30种游戏,你会玩吗?

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孩子,现在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主心骨。在忙碌的生活中,回忆起孩童时的快乐,也能给我们美好的回忆。

在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更加没有那么多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玩得是什么,让我好好回忆一下。

1、跳绳。跳绳是孩提时最喜欢的运动,那绳子不是现在的胶绳,那是天然的藤条,我们最喜欢用那种叫“苦藤”的藤条接起来,为了绳子结实点,我们会把三条绳子像编头发那样编起来。

2、抛石子。记得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抛石子,有时候用三颗,有时候用五颗,开始,抛起一颗,捡一颗,也要接回来抛起的那颗,然后抛起两颗,再捡一颗,接两个颗……最后抛起一颗,把地上的全部石子抓起来,然后全部放在手心上,全部抛起,用手背来接。这就要求动作要快,抛起的石子要集中,接石子的手背姿势很重要,要软,要像个窝那样拍小人,不然接不全。

3、拍公仔纸。那时候拍公仔纸也是我们最喜欢的活动,那公仔纸印着的图案忘记了,一大张比A四纸小点,里面相像豆腐块那样分成很多小张,印着公仔,有西游记的,有三国的。那时候我们要用剪刀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来,然后叠卜克那样叠好。玩时,两个人各拿一小张放在手心,两人一拍手,公仔纸落下,赢得是公仔向上,输的是公仔向下,赢得人就可以拿走输的人的公仔纸了。记得那时候,我最仰望一个大哥哥,拍公仔纸总是赢,赢了又会把公仔纸送给我。下次跟他拍,还是会被他赢。

4、走田螺圈。顾名思义,就是在地上画像田螺的两个圈,走进去又能走出来,有点像八卦图。玩的时候,一人在开口等,其他人先进圈里,开始了,在开口的人进圈抓人,圈里人就要跑,走得不对,就会相遇,被抓了,当然,速度很重要,人家追上来也会被抓住。

5、打波波籽。这种游戏要用小竹子,还要用一种叫“鸡母溜”的果子才能玩。小竹子分两部分,长的那部分是通心的,短的那部分就是个盖子,不过在中间要加一根一根实心竹子。玩的时候,把果子放在空心竹筒里,用实心竹子一挤,就会发出波波的爆裂声。

6、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也有羽毛球了,跟现在一个打发,就不介绍了。

7、玩纸牌。也跟现在一样:7鬼528变,大2,等。

8、踢毽子。那时候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我们特别爱用公鸡尾巴的毛做毽子,用硬纸牌剪几个圆,在纸牌中间扎个洞,一穿起来就是一只漂亮的鸡毛毽子了。

9、挖沙洞。我的家乡在西江边,一到秋冬,江水下降,露出一大片沙滩,我们爱在沙滩上挖洞,然后用小树枝,纸来铺在上面,再撒上薄薄的一层沙。一不小心就掉洞里了。

10、除了挖沙洞,我们还喜欢在水边捡沙蚬,养上两天。炒来吃,熬个汤,味道都很鲜美。

11、童年的我们还喜欢在江边的草地上玩翻跟斗,看谁的跟斗翻得多。

12、滑滑梯。我们的滑梯不是现在的大型玩具,而是山坡,有点陡的山坡最适合。所以我们的屁股,膝盖的地方都很脏,也最容易出现破洞。回到家总会被长辈批评。

13、打水漂。说起打水漂,我最多能打5个。追究其原因,应该是我的姿势,手劲用力不够完美。看着大哥哥打水漂,啪啪啪啪啪啪啪……十来个,特别羡慕。

14、捉迷藏。小时候捉迷藏找人真的会找到哭,大家藏得太好了,范围又广,草堆,柴堆,屋角等等,找起来不是一般的容易。有一次,我干脆回到家里的床上躲起来。他们找了半天才找到我,哈哈哈。

15、玩纸飞机。用一张纸折飞机,然后比赛,看看谁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这活我一直不擅长,折的飞机飞不过人家。

16、爬树。小时候,最爱爬树,那种枝丫多,又奇形怪状的树我最喜欢爬上去。比如黄皮树,它的枝条很有韧劲,枝丫又多,还不高。与小伙伴爬上去,坐在上面乘凉,很惬意。夏天,黄皮成熟了,还可以边乘凉边吃黄皮,多快活。

17、放风筝。那个风筝只是我们用竹条和纸糊成的,用一条米袋绳扎住,拉着绳子跑,让风筝飞上天。

18、用番薯梗做珠帘。那时候家里种了很番薯,叶子是用来喂猪的,番薯就用来晒番薯干。无聊时,便摘一把番薯叶子,左一折,右一折,错开来,最后变成漂亮的珠帘。

19、跳房子。这是我们女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只要有空,我们就一起玩跳房子,玩得不亦乐乎。具体怎么玩,现在有点忘记了。

20、玩泥巴。除了玩沙,我们也爱玩泥巴,把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的形状,挺有成就感的。

21、玩过家家。那时候爱在沙滩上建造自己的房子。分好厨房,卧室,客厅等等,你扮爸爸,我扮妈妈,他是宝宝,快快乐乐又一天。

22、去小溪里捞鱼。捞鱼的工具是家里的竹篮子。先在上游搭个坝基,水干了就用竹篮子往里兜,一提起,水下去了,鱼虾就留在了篮子里了。

23、捡田螺,抓泥鳅。夏天的夜晚,太热,大人小孩都用柴火点着,然后到田里抓泥鳅,捡田螺。有一次,我碰到了一条水蛇,吓得哇哇大叫,飞似的跑回大路上。

24、做爆米花。收稻谷季节,小孩子一般留在家里和爷爷奶奶晒稻谷。筛出来的谷衣,谷壳会慢慢焖烧,做成肥料。我们把好的稻子丢进火堆里,不一会,“叭”一颗爆米花就出来了,特别香。

25、挑绳子。这个游戏现在已经忘记怎么玩了。

26、东南西北。用纸折好,写上东南西北四个字,然后翻来翻去,就会一一出现这几个字,好神奇吧。

27、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很好玩,队伍越长,越容易抓住小鸡。

28、上山摘稔子。每到夏天,山上的稔子熟了,一群小伙伴结伴上山,戴上帽子,拎上划不破的布袋子,高兴的爬山去。

29、扒松针。小时候,烧柴需要有引火物,这个非松针莫属了。因此,每到寒假暑假,休息日,大伙一起结伴上山用铁丝做成的耙子扒松针,用袋子装好,挑着或抬着回家。

30、游泳。那时候的夏天,每到傍晚,大人就会带着自家孩子到西江学游泳,一群孩子很快乐,大人也下水陪游。那时候,没出过溺水事故。

这就是我们那时候的游戏,那时候的生活,天然又富足,快乐又纯真。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