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生张志田春节返乡遇疫情,主动请战当编外医生抗疫

来源:优游网责编:网络时间:2025-05-07 18:00:40

每天,张志田都要“两点一线”往返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李家河镇卫生院与自己的小房间之间。

图为张志田在卫生院工作。(手握片子的是张志田)新华网发 受访者提供

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预备党员,春节前,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李家河镇老司城村过年。随着疫情的蔓延,张志田暂时回不了杭州。既然回不去,那么留下来也要做点事情,于是他主动请战,志愿参加当地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在老家卫生院当起了“编外医生”。

“重建”一个传染病楼

1月28日,张志田用照片的形式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提交了手写“请战书”;1月29日晚,他收到了宣恩县卫生健康局发来的“作战”指示:“多帮帮李家河,它是我们最弱的”;1月30日一早,张志田自驾前往李家河镇卫生院。

图为张志田的“请战书”。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前线第一天,卫生院的条件很差。”张志田的工作日志记录了他对李家河镇卫生院的第一印象。“卫生院只有一个大门进出,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共用,极易交叉感染。预检分诊、留观病房都不够规范,甚至连污染区的门都是刚刚装上的。” 张志田回忆说。

卫生院改建易我分区表医生,刻不容缓。张志田第一时间加入李家河镇卫生院防控小组,参与改造全过程。由于是春节假期期间,大部分商铺和施工队都还在放假,卫生院改造只能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塑料布、装修板、木棍、砖头……防控小组动员全镇力量收集到了有限的可用物资。

图为临时搭建的发热患者通道。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利用这些物资,张志田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指导卫生院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卫生院大门也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口和出口,几乎“重建”了一个传染楼。

是“编外医生”,却不是“外人”

虽然只是“编外医生”,张志田却从来不把自己当“外人”。“有难题,给我打电话,随时在。”张志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图为张志田(右二)与李家河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讨论疫情防控工作。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张志田还主动承担了物资清点工作。“卫生院防护服每天要用38套,现仅存105套,还能再坚持3天;N95口罩仅能坚持10天;外科手套仅能坚持2天;护目镜无库存;外科口罩无库存;一次性帽子无库存……”这是2月2日张志田上报宣恩县卫生健康局的统计数据。

看着“空荡荡”的仓库,张志田舍不得用医用物资,因不与患者直接接触,他把自己那份医用物资留给卫生院的医护同事,而他每天只是佩戴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帽子。

图为张志田在卫生院“会诊群”中线上诊断病例。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除了卫生院改建、每日清点物资外,张志田还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在卫生院组建的“会诊群”中线上诊疗,提高卫生院诊断效率。同时,他还将自己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群中获得的防疫防控一手信息、防护专业意见及时传达给李家河镇卫生院,帮助其不断升级防疫、诊疗水平。

图为李家河镇卫生院临时预检分诊室和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李家河镇卫生院已经大变样。“目前医院各项防护措施、分诊流程已经步入正轨,每天县里统一发放医疗物资,物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一切都好起来了。”张志田说。

截至2月7日,李家河镇卫生院未发现确诊病例。

与亲人形成默契,减少接触

防疫一线随叫随到的张志田,在家人面前却失了职。他没有告诉家人,自己正在担任“编外医生”,远在杭州的妻子更不知道。

2019年,张志田和妻子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小女儿才6个月大,所以今年只有他和儿子回到了湖北老家,妻子、女儿留在了浙江义乌。“她一个人照顾女儿压力已经很大了,就别让他再担心我了。”张志田说。

可张志田“新上岗”没几天,妻子还是猜到了。“刚回老家那几天,她发视频我都‘秒接’,到了卫生院没时间接她电话,更不能接视频,她也就猜到了。”张志田说妻子没戳破他的“秘密”,两个人自然而然变成了留言沟通。

图为张志田90岁的奶奶疫情期间足不出户正常生活。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张志田和儿子、老家的家人也形成了默契。“每天早上出发,儿子还没起床;晚上回家,儿子已经睡了。不过这样也好,减少了和儿子、家人的接触,保证安全。”张志田说。

张志田说,疫情蔓延以来,好像除了自己变得“孤单”了,村里的其他人都在正常生活,只是必要外出时戴起了口罩,取消了聚会。“这里的情况真的没有外界想想得那么糟糕,人们没有恐慌,最多只是适度的紧张。真的,请大家放心。”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