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最爱欧洲城市巴黎,数百次到访领略其四季之美

来源:优游网责编:网络时间:2025-05-08 15:02:41

巴黎是我心中排名最喜欢的欧洲城市,没有之一!

从事旅游后去过几百次巴黎我已经无法搞清了,2016年还在巴黎工作过大半年的时间。巴黎在任何时候都会展现他无与伦比的美丽。就好比这几天大雪中的巴黎,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我也特别喜欢雨中的巴黎,典雅中平添神秘的浪漫……

夜巴黎之妖娆让人欲罢不能……

灵动之巴黎

巴黎的美也在街角那惊鸿的一瞥

巴黎值得去的地方好多,她包罗万象。我居住的维也纳和她相比起来就像一个寂静的村庄。

在巴黎工作那大半年,闲暇时我喜欢随意走遍巴黎的每个角落……

蒙马特高地、左岸、塞纳河畔等等,时不常的的也会去拉雪兹神父公墓,蒙马特公墓等常人不去的地方闲逛,抚今追昔,聊发感慨。

巴黎最大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名人巴尔扎克,肖邦,莫里哀、王尔德等等长眠此处!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区。这里被葬的、是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公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它分为97个墓区,已经安葬了上百万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占地44公顷。

拉雪兹神父公墓不仅是一座墓葬博物馆,而且已经成为巴黎的一大景点,吸引不少游客来此一睹欧洲墓葬风情。学绘画和雕塑的人频频来此临摹、摄影,也成为游客必去的特殊景点之一了。

伟大的巴尔扎克长眠于此,无数人来这里膜拜!名人的墓地都很简朴。

拉雪兹神父公墓为什么这么出名,是因为这里埋葬着几百年来有着超凡影响的人物:肖邦,巴尔扎克,莫里哀,王尔德,比才......

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诗人”肖邦的墓坐落在一个小坡上。1831年,肖邦来到法国定居。后来,他结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甜蜜的爱情给肖邦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1847年,两人关系破裂后,肖邦因心情忧郁,创作力衰退。1849年,年仅39岁的肖邦因肺病在巴黎逝世。在肖邦墓低矮的墓碑上,有一个怀抱小提琴、沉浸在忧伤中的少女雕像。雕像寄托着人们对天才大师的惋惜!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前进的方向,他为此遭受的惩罚是比所有人提前看到曙光。”

“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

大神一样的王尔德,墓碑身上到处是口红印记。可见人们对他的喜爱。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19世纪出生在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写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呕心沥血写出的卡门没人看,郁郁寡欢三个月后死亡,没想到他死后《卡门》大卖。

《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墓在95区,墓碑很特别,形状如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左边刻着鲍狄埃的生卒年(1816-1887),右边是国际歌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写《唐 璜》《伪君子》的莫里哀墓地神之墓地3.0.2,是悬空棺材状,好像欧洲人很喜欢这种风格.

世界上有许多外国人,选择葬在巴黎。选择了巴黎,就选择了自由的生活。各界的巨擘或著名人士中有许多人埋葬在这座墓园中,据了解,这里至少葬有名人106位,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成就使墓园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祭奠者如此之多。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名字来源于路易十四的虔悔神父,他所住的房子是1682年耶稣会在过去一座小教堂的位置上重建的。1804年巴黎市买下了这个地方,将它改建为公墓。

拉雪茲神父公墓

拿破仑·波拿巴开设了这个公墓。从1786年开始巴黎市内不许设立墓地,因为当时市内的墓地促进疾病的传染。因此在当时的市外设立了数个新的公墓来取代过去市内的公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开设后由于它离当时的市区比较远,因此很少有人愿意用它。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市政府采取了一个大的宣传运动。1804年让·德·拉封丹和莫里哀的遗体在一次盛大仪式中被改葬到拉雪兹神父公墓。1817年彼得·阿伯拉和爱洛依丝的墓也在盛大仪式中被迁到这里。这个宣传运动获得了其希望达到的效果。许多人希望与著名的市民葬在一起。历史纪录表明在数年内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永久墓葬就从十多个增加到了3.3万个。今天这里葬有30多万人,更多被火葬的人的骨灰陈列在骨灰安置所内。

巴黎公社社员墙(法语:Mur des Fédérés)也位于拉雪兹神父公墓内,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后147名社员在这里被杀。

拉雪兹公墓除了墓地吸引游客,它的围墙也是游客参观的必到之处。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1日,为了保卫公社政权,巴黎公社的社员同凡尔赛政府军展开浴血奋战。5月28日,147名公社战士在拉雪兹公墓的围墙下高呼着“公社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

社员墙是拉雪兹公墓围墙的一小段,是巴黎公社社员壮烈牺牲的地方。这堵墙高约2米,墙外是居民住宅区。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后,现在墙上已经看不到当年枪林弹雨的痕迹。墙上镶嵌的一块白色大理石板也已呈灰色。

寂静的公墓里,不时地看到有些墓前陈放着鲜花。全世界各地景仰法国文化的粉丝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崇拜者,陈上鲜花。Fans们不须费神,只要奔着有鲜花的地方去,一定是个世界级的名人躺在那里。

写《人间喜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墓在这里,墓前半身塑像的颈项上挂着鲜花圈。大文豪雨果的灵柩移进了先贤祠,但他家族的墓场还在。还有,谱写《卡门》的作曲家比才的墓在,著名油画《自由领导人民》的作者德拉克洛瓦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圣西门在,现代派大作家、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罗斯特也在。

三十年前的中国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他的前途是可以选择的。换过来说:一个人生在什么城市是偶然的,但葬在什么城市是可以选择的。

世界上有许多外国人,选择葬在巴黎。选择了巴黎,就选择了自由的生活。这是巴黎的意义,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意义。

往期精彩回顾

希望大家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