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优游网责编:网络时间:2025-07-11 09:18:00
参加这次讨论的主要有钛马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陆玉麟、上海语镜总经理闵敢,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心主任陈晓东、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沈勇教授、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洋等人。
透过打车软件的成功,反思车联网的壁垒是钱还是什么?
就像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心主任陈晓东所言,现在车联网应用主要分为导航、娱乐、车载诊断系统三大类,就目前来说,在我国,车联网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好的方式,这也是业内人士齐聚于此探讨的原因。可到底车联网发展的壁垒是什么呢?
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沈勇教授认为,一个新的事物投入市场都要经历一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理念支持。
沈教授特意举了打车软件“滴滴”“快滴”的例子,他说,其实两年前或者说三年前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软件,也进行了应用给出租车进行打车服务,结果因为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很难让司机或者百姓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慢慢地就销声匿迹了。但是,滴滴和快滴两家巨头一砸钱这个市场就好了起来。
所以,沈教授认为,商业模式要想接地气,技术、人才、资金缺一不可。
那么,如果真的有了钱了,有人肯砸钱了,车联网又会怎样呢?
钛马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陆玉麟举了这样的例子,就现阶段,确实有整车厂大量砸钱,像上海通用,就是大量的砸钱亏钱。但是,像中国很多的主车厂,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并没有资金来进行这个投入,那该怎么办。
安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续约率在20%到30%之间,续约率的反向就是不连接率或者不联通率,而这就会导致大家所看好的大数据难以实现。如果续约率是30%,假设一年以后有70%的车不联通了,这70%的车未来想产生所谓的大数据的价值是不可能的。花了重金去研发,就用一年,这种浪费其实是非常非常大的。
上海安吉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洋则认为,车联网的壁垒在于车载系统是否能够真正把车和车,车和人联系在一起。车和一般的pc用户不一样,它的规模比较小,增长速度较慢,但他每个客户端潜在的自身的价值会比较大一些。
所以,于洋认为,发展车联网也不能太过着急,随着客户规模不断的增长,以及技术本身和车的不断深化,商业模式的可能性才会更多起来。
但是谈到商业模式,于洋的观点是,还要真正了解用户的核心需求,一个新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关键是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例如服务费还是额外的受益?
说到客户价值,沈教授说,目前为止,很少有企业通过车联网赚到钱。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一个产品想赚到钱,首先就得为客户创造价值,但很多部门就是做的不痛不痒,只是说让你的出行方便一点。小安吉星做得比较好,他提出,在危急的时候可以救命,也就是在偏远的地区,遇到车祸没有办法救援时,可以帮助呼救。但是其实这种情况在美国可能会发生,但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密度下,几率较少。用惯了的话可能会觉得比较方便,但真正去掏钱的时候,很多人就不会去再用。所以,要为客户带来价值。
现在手机装软件基本免费,沈教授建议车厂免费给用户用产品,当然,前提是政府把基础设施做好。因为网络如果不能全覆盖,用户不能随时上网就很难做。
其实,车联网之所以没有显著的突破,肯定存在方方面面的桎梏,或许是资金,或许是互联的程度,或许客户需求未摸清,要想真正将车联网发展起来,还是需要业内人士不断摸索出桎梏的根本,对症下药。
有了续约率、大数据才有资本谈盈利,车联网不一定高大上
其实,在这场对话中,大数据、续约率也是大家不断探讨的话题,因为没有续约率就没有大数据,车联网商业模式更加无从谈起。
就像钛马的陆总所言,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大量资金来投入车联网,而就算投入了,如果没有续约率的保证,再好的商业模式可能也很难实现。
那么,对于没有巨大资源的主车厂,怎么能够在车联网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呢?陆玉麟以广汽集团为例,广汽集团的车联网其实是与钛马共同在做,定义为车联网轻服务商业模式。
陆玉麟认为,现在车厂有一个误区,就是总想把车联网做得高大上,把所有的东西都塞满,想一炮打响。但实际情况却是,只能搭载少数高端车,然后就结束了。最后导致,车厂推车联网三年五年,真正用上车联网的车主却并不多。
所以,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做减法,既然现在的成果、亮点很难打动用户,那么有一个亮点可以打动用户,那就是只要用户愿意用,就把所有的成本都降到最低。比如广汽推的一些方案,整个前装成本下来1000元都不到,车主装上又续约的,自己付120元通讯费,就可以享受永久服务。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救援可能就不需要高成本的呼叫中心,而可以去尝试实现在车辆发生碰撞之后可以发短信给亲友,进而实现救援。
其实说到底,这样方式或者目标,就是让续约率达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让车主用一个很低的成本来享受服务,这样就可能实现连通率的目标,然后才会有大数据,保证了续约率才能尝试跟第三方进行合作,否则没有资本谈合作。
最低门槛让大家都进来,才会有大数据
大数据对于车联网如此重要,但是如何才能获取大数据?
上海语境集团总经理闵敢说,大数据不是空谈数据,只是弄一些高大上的设备,而应该用一个最低门槛的方式让大家进来,进来之后让大家能够持续的用这个设备,也就是保持一个续约率,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车主不需要交任何的费用,甚至还能拿到钱。现在用语境设备的车主不但不用花钱,而且每年还可以领到600块钱的费用,只要经常开车的人一般用了这个设备,都能领到钱。
闵敢认为,源头是最难做的,所以现在语境就用自己的方式去做源头,用了一个最基础的硬件去满足一个最基本的功能。
车联网需要车与人、车与车之间连很多的东西,这很复杂,所以语境只选了一个很小的点来做,只关注人在车上。“这是一个孤独的环境,我就希望通过我们的设备能让人在车上相对安全进行一些社交。秉承一键操作的理念,让车主在能够进行社交的同时保证安全。”闵敢说,我们就希望车主通过我们这个智能软件,能得到最基本的社交,并最后实现接入,和车厂进行联系,数据流通才有价值,而且数据的价值是多次使用的价值,实时的数据有路况的价值,而历史的数据可以分析车主的驾驶行为、消费行为。
所以,谈盈利模式不要向车主捞钱,要让所有的车包括比较便宜的车都能用上车联网设备,开的车不好,并不代表消费能力差。
有了数据,才会有服务。
有了大数据,新能源车可能更好卖
在研讨中,沈勇教授还提到了新能源车快速租赁的商业模式,车厂怎样才能把新能源车卖出去,因为客户对于新能源车的性能、充电有重重顾虑。所以,可以尝试新能源车分时租赁模式。如此一来,车主就不用来购车,只需要一些注册费,而注册非常便宜,租车的人无需考虑车的可靠性、成本。车的使用率提高了,价值也得到充分的利用。
想法当然很好,但沈教授认为,这需要强大的后台来解决租赁模式的安全硬件问题、付费问题以及客户的管理问题。在这种模式当中,车联网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还需要国家的法规政策来支持。
最后,于洋认为,不要静态去看待车联网的续约率,它其实是动态的,不要太悲观,商业模式并没有那么复杂,车联网不一定等同于大数据,很多事情可能就是分分秒秒就可以做的事情。
IT之家(www.ithome.com):微软推Win8.1/WP8.1通用Win2D API,图形加速
@WP之家 报道,微软今天透露了关于Win2D API的更多信息,为Windows开发者带来Direct2D图形硬件加速能力,适用于Windows 8.1和Windows Phone 8.1的Windows通用应用。
现在,开发者想要使用DirectX创建Windows商店应用,需要本地C++和DirectX API,目前这些应用仅适合在Windows Runtime环境下,而且比较复杂。
所以,开发者一直寻求使用C#语言接入DirectX,其硬件图形加速类似system.drawing、XNA和sharpdx。Win2D是目前的解决方案。Win2D利用Direct2D强大功能,并无缝集成XAML和ICoreWindow。
“Win2D设计使得C#/C++开发人员可以无障碍使用Direct2D API的全部功能。这些API结合XAML语言为应用带来丰富绚烂的界面。目前该API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已经完成2D绘图功能的一部分。但是绝不是目前Windows Runtime环境下的Direct2D的完整功能,因此早期推出该API,即使没有所有的Direct2D API,也是很有用的。早期API开发者和用户可以反馈建议,最终帮助打造最好的C#/C++ Windows Runtime 2D即时模式API。”(via: Microsof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