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打胰岛素可以吗—血糖高吃药不打胰岛素可以吗

来源:优游网责编:网络时间:2025-09-15 09:23:39

糖尿病只能吃药,不能用胰岛素,否则身体越用越废?深度辟谣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师。大家有所不知,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其实一直都是在向上增长。这与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人口老龄化、肥胖率都有很大关系。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病人数量已达到1.096亿,高居世界第一。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指出,我国约60%的糖尿病病人未被诊断,糖尿病这一诊断名词虽然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具体关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的疾病科普却远远滞后。所以国家卫健委也一直在倡导“健康中国行”的主题活动,旨在让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更早、更正规的接受疾病治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糖尿病用药的那些事。

●笔者虽然从事的是肾内科,但是我告诉大家肾内科医师是半个内分泌医生你们还别不信,因为糖尿病有一个重大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所以不少因糖尿病的原因出现肾功能问题后都会在我们科室随访、治疗。我通过接触这些糖尿病患者后发现,有些患者、患者家属至今仍被糖尿病的一些谣言所左右。

●前两天我们科收治了一位糖尿病肾病的老太太,她出现肌酐、蛋白尿已经有2年了。这次来住院的原因是肌酐比去年复查时高了100多,血糖也控制的非常不好。岂知老太太以及他老伴并没有当回事,经常查完房就不见人了,血糖也测不到折腾了好几天。根据她具体疾病情况及血糖水平,决定家用胰岛素治疗。这一说,老太太和她老伴情绪非常的激动,

●其实糖尿病并不是这几十年才有的,在古代,我们的传统医学将它归属于“消渴”症的范畴。这在我国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在现代医学的观点中,认为它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源在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可划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在亚洲较为少见。所以我国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可占到95%及以上。

●结合我上面谈到的这个病例,如果处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疗法调理。如血糖仍控制欠佳,则需根据胰岛素分泌、利用情况、血糖水平加用适合其服用的降糖药物。但是请注意,口服药物虽然是糖尿病比较优先的选择,但是罹患糖尿病后疾病其实一直还在进展,它将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治疗方式、治疗药物都需随着疾病的病程、并发症情况动态的调整。

●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其实是一个完全缺乏或严重缺乏的特点,他们的胰岛功能都很差,所以分泌的胰岛素是非常少的甚至没有。而2型糖尿病它又稍有不同,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早期可表现为β细胞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延迟容易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以及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

●随着疾病向前发展,β细胞的功能还会进一步恶化,这时候糖尿病病人有功能的β细胞数量也随之减少。就可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空腹以及餐后血糖均升高,而我们一日三餐都在吃东西,没有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此时病人就需要借助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

●在这我告诉大家,如果是1型糖尿病,那在刚发病的时候就要使用胰岛素(根据它的疾病特点所决定,不理解可以看看上面我对1型糖尿病原理的介绍),而且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如果是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还是不达标,那就要考虑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方案了。

●很多病人不了解这个疾病,他们只是把血糖值当做一个单纯的“数值”,我只能说可怕!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当人体处于异常的血糖值时,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将会损害你的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β细胞进一步恶化,还会损害我们的血管内皮系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 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或直接诱因。

●根据指南推荐,当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口服降糖药物很难快速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时;出现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冠心病、脑血管病时都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现在回到我上面讲的这个病例来看,老太太已经出现了肾脏并发症,而且肌酐也呈进行性升高,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仍不达标的情况下(出现糖尿病肾病后有不少肾毒性的降糖药物都不适合使用),其实已经有了胰岛素治疗的绝对指征。

●这时候有朋友可能会说,我到了这个地步,但就是不用胰岛素,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我只能说不尊重自然规律那吃亏的必然是自己,关于高血糖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我上面已经和大家谈到,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终有一天会从量变到达质变,然后彻底爆发。某一天突然倒地不醒了,那可能就是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错,这是一个大大的“谣言”。很多人可能会说,胰岛素用了就再也脱离不了了,在这我告诉大家,这不是胰岛素这个药物导致的,这是你的疾病所决定的,你的疾病已经到了用这个药的地步,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故糖尿病亦是如此,它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它是会随着患病时间逐渐进展的,所以所谓的“依赖胰岛素”其实是一 种某些谣言“偷换概念”的说法

●确实,近年来有多个品种的胰岛素都投入市场。像短效胰岛素比较常见的有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赖脯胰岛素25等;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关于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方式,可划分为基础胰岛素方案、预混胰岛素方案两大类,如下:

●基础胰岛素方案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果仅仅是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可以保留原有的口服降糖药物,无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如果这样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的可以,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可以看近3个月你的血糖控制的如何),那就需要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所以总结起来这种治疗方案一简单方便容易被病人接受,二来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性偏低,而且剂量调整起来简单,体重增长的比率也比较低。

●预混胰岛素方案

主要包括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这种方案需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选择每天1-2次的注射方案。如果使用的是每天2次的注射方案时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这种方案一来容易学习,二来比多次皮射方案注射次数要少,而且比较容易控制餐后血糖,只能说各有千秋。关于药物的起始剂量、调整时剂量的增减由于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所以这里我不再一一分析。

我国的糖尿病虽然患者人数众多,但是疾病真正的普及、知晓率还远远不够。所以我还那句话,科学、理性的认识糖尿病很重要,由于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门诊或者住院时医生又没有太多的时间一个个的和病人详细的交待清楚,所以不少病人对于糖尿病也是一知半解。基于此,有些病人可能就会因自己的主观性而对疾病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误信谣言,所以今天我也是特意查阅了不少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下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携手让谣言无处遁形!

参考:

1、葛俊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P725-748.

2、中国医生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865-870.

打了胰岛素不需控制饮食?医生提醒:饮食仍要注意3个关键点

饮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关注的话题之一,他们既想要满足口腹之欲,又想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那么,糖尿病患者饮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有的患者认为,打了胰岛素之后就不用控制饮食,可以肆无忌惮吃喝,这种认知到底是不是正确?

除了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也是不少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后就不需要控制饮食。唐咸玉主任否认了这种说法。

胰岛素是目前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是外源性胰岛素的注射量一般是固定的,患者很难根据每餐进食量来频繁调整注射剂量,所以更加需要定量的饮食控制。如果饮食随心所欲不受节制,过多或过少的摄入会导致血糖的剧烈波动,容易出现高血糖或者低血糖,特别是有些患者本身的胰岛功能比较差,血糖更容易出现波动,这时如果饮食做不到定量定时,会加剧血糖波动情况,甚至出现严重的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导致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违背了治疗糖尿病的初衷。此外,如果为了迁就进食量,增加注射胰岛素剂量来控制血糖,会导致体重增加,出现胰岛素越打越多、体重越来越胖的情况。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除了药物治疗,饮食也是重要环节。患者在用药期间,除了定时规范用药,监控血糖,饮食也要需要注意以下3点:

1、坚果零食不建议吃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原则是保证定时定量,在血糖控制相对平稳达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在两餐中间进食少量的零食,同时在主食中减去这部分食物相对应的热量,同时做好血糖监测工作。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这种情况下并不建议再额外进食坚果、零食。

2、鸡汤也会升血糖

在不少人心目中,生病了可以喝些鸡汤补补。鸡汤虽然不甜,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不当时却也是升血糖的\”利器\”。因为鸡汤里面含有丰富的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热量高,升血糖速度快。

至于鸡汤对血糖的影响有多大,主要取决于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血糖情况以及鸡汤的浓度和饮用量。因此,建议患者在血糖较平稳的情况下适当食用鸡汤,并相应减少当日的饮食摄入量。

3、进食水果有讲究

水果是健康的代名词,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水果,但是对于水果的种类选择、进食时间以及进食量都有一定的讲究。

首先,饭后是血糖的\”高峰期\”,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在两餐饭中间进食水果,不要吃\”饭后果\”;其次,水果的种类应选用升血糖比较慢、含糖偏低的水果,如李子、苹果、番石榴等;葡萄、香蕉等容易升血糖或者热量较高的水果则不太适合;另外,水果进食量不宜过多,即使不容易升血糖的水果,吃多了一样会升高血糖。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血压,就要十分注意饮食讲究,\”定时定量、合理搭配\”,不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胡吃海喝,也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控制血糖而放松对饮食的调控,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