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上的动物,体重明显超过老虎的尼罗鳄和湾鳄

来源:优游网责编:网络时间:2024-03-03 08:07:03

我先说结论吧,陆地上的动物中,可能打败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的,只有体型超过这两种虎上百千克的棕熊、北极熊以及犀牛非洲象这个级别的食草动物。体重明显超过老虎的尼罗鳄和湾鳄也有很大的胜算,但鉴于两者一个主要在水中,一个在陆地上,评判标准难以统一,所以不做比较。

而且这也只是可能,因为没有任何其他顶级掠食动物或者大型食草动物愿意去跟老虎死磕。体型相当的非洲狮和孟加拉虎勉强打个四六开,而体型更为巨大的西伯利亚虎是和棕熊一个级别的巨型猛兽。野生西伯利亚虎因为上个世纪栖息地破坏,体型严重缩水,但是其上限还是比孟加拉虎高的,而且近些年保护工作做的到位,体型和种群规模在回升。全部以壮年雄性为例,非洲狮普遍在180kg到250kg之间,孟加拉虎200kg到270kg,西伯利亚虎体型缩水200kg到250kg,但是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长到320kg以上的庞然大物。连体重都不及老虎的动物,无论食性如何,基本都只有被虐的份儿。

本题提到的大猩猩,普遍体重120kg到150kg,野外大个体不超过180kg,几乎是雄性孟加拉虎的下限,还是纯正的食草动物。即使除开这两个大亚种,考虑老虎中的小个子苏门答腊虎(120kg左右)、华南虎(150kg到180kg),体型上老虎也完全有优势。大猩猩势均力敌的对手应该去考虑70到120kg这个级别的花豹、美洲狮,至于虎、狮、美洲豹就不要想了,要啥自行车。

接下来跟大家解释几个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这是本人长期以来关注知乎动物相关论题所发现的大多数人都存在的误解。

1、智商在不做任何准备的突发战斗中,很难发挥作用。

假如我们把两种生物的打斗比做两个moba游戏中两个英雄的打斗,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两个英雄的装备、技术和英雄机制。而智商在这个游戏中代表的却是发育能力,智商高的物种,比如我们人类,我们的祖先会使用火,会制作使用各种工具大猩猩古鲁德,这种发育能力使我们能获得更多的能量,正反馈机制下,更多的能量又帮助我们更快的进化出更高的智商。同时我们可以活的更久,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我们有的超越其他物种层次的武器。但是在一对一单挑开始时,你初始的装备、体型、技巧就是你全部的资本,这是智商(发育能力)带给你的,但是只要战斗一开始,智商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因为智商是一个主要对宏观时间线起作用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智商在战斗中没有作用,而是说,智商的作用远没有体型、武器、习性这些因素短期作用来的明显。智商更多决定了一个物种的进化方向和整体生存水平。

我们平时打架,一个人多了一把刀或一根棍子,战斗力就会有质的飞跃,但是两个人都赤手空拳、防具相同的情况下,智商高一点也完全弥补不了体型的差距。而最关键的,除开人类以外,几乎所有动物,即使智商高如黑猩猩、虎鲸,也并没有和其他物种拉开质的差距。即使是人类,让你赤手空拳的面对一头体型远大于你的猛兽,绝大部分情况下,智商照样救不了你。因此评论区里提到大猩猩凭借智商可以和老虎一战的说法纯粹是脑洞。自然条件下,大猩猩的天敌是花豹,花豹会捕食幼年大猩猩和雌性大猩猩,和雄性大猩猩(也就是银背)一般不会主动发生冲突,姑且算作五五开,成年雄性大猩猩差不多也就是花豹这个级别的猛兽,雌性要弱的多,战斗力可能和猎豹相当,甚至还有差距。同理,一个物种智商再低,只要体型够大,武器足够犀利,脾气够火爆,都不会弱的。

2、动物的习性对其战斗能力影响非常巨大。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印度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曾经发生过带崽雌性白肢野牛被红豺群围攻,母牛为了保护幼崽在慌乱中用角乱顶结果误杀了幼崽。白肢野牛体重可超过一吨,比非洲野牛更大,红豺比很多家犬还小。以下是视频链接/video/?=&=&bbid=&ts=83

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并不随体型大小而改变。很多食草动物有锋利的角、长牙、蹄子,但是这些东西更多只是与同类间争斗用的,这种打斗都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比如两头雄性的鹿打斗,它们的习性使它们只能机械的重复顶撞动作,而不会用其他部位偷袭,并且很难陷入死斗),天生并不适合死斗的它们并不知道如何高效的使用这些武器,所以大部分食草动物都是外强中干,能跑绝对不会强出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掠食动物会优先挑选老弱病残的猎物,因此健康的植食性动物只要表现出它们没有异常,大概率就不会被选中而一旦强出头难免受伤,下一次就会被选中,所以对于猎物而言,逃跑是最优选)。

第二个:经常关注印度老虎生存状况的朋友应该知道,印度坎哈保护区有一头编号为T17名叫“穆拉”的雄性孟加拉虎,这只老虎是一只非常著名的虎王。其传奇之处在于它体型并不大,穆拉巅峰时期体重大概就220kg,印度各大保护区尤其北部卡齐兰加保护区内有很多250kg以上的巨虎。但是穆拉在其虎王生涯内击败甚至杀死了数只体型比它大很多的老虎,归其原因,在于其幼年锻炼出的超强格斗技巧和凶猛的性格。

坎哈战魂,T17“穆拉”

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差别的,一个人怂不怂很大程度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动物也是如此,种内有差距,种间差距更大。最典型的熊科,北极熊作为纯粹的食肉动物,猛性十足,如果把冰川也算是陆地的话,北极熊毫无疑问是陆地最强食肉动物。而西伯利亚的棕熊是杂食动物,它们之间并不像纯食肉动物那样充满竞争,也不需要随时攻击猎物,因此打斗能力逊色于纯食肉动物,即使体型有优势,也有不少被西伯利亚虎捕猎的纪录;而几乎是食草动物的熊猫虽然体型也不小,但是其猛性和打斗能力都远不如同体型的其他熊科(熊猫的食性构成,植物占98%,圈养大熊猫几乎100%,自然条件下熊猫天敌是豺和花豹)。

3、对于猛兽来说,打斗和猎食是两个概念。

简单的来说,猎食和打斗的区别在于,大多数猛兽猎食时,倾向于一击致命,而打斗倾向于消耗。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猛兽主要的捕猎器官都是嘴,嘴里有牙,长牙相比利爪能施加更为持久的力量,但是嘴长在头上,而头部有众多重要的器官。

在猎食时,很多掠食动物会直接用嘴去咬猎物的咽喉或者口鼻使猎物窒息,它们之所以敢直接用嘴撕咬,是因为大多数猎物并不会和它们打斗,只会逃跑,即使是反抗也没有使用熟练的武器,因为猎食的核心在于怎样追上对方和如何最快的杀死对方,节约体力,所以它们选择直接用嘴攻击猎物脆弱的咽喉。就捕猎而言,能否追上猎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猎食行动能否成功。

而在猛兽之间的打斗中,很难做到一击致命,双方都是有武器并且知道如何使用的。尤其在对方不止牙齿这一件武器的情况下,一开始就贸然伸出头部攻击,很容易受伤,尤其是眼睛(犬科动物和鬣狗科下四个物种因为没有利爪,前肢也不发达,所以只能用嘴)。因此猛兽之间的打斗,尤其是猫科和熊科以及灵长类动物,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前肢和爪子攻击,手臂长,比头部灵活而且不容易受伤。除此之外,它们也并不执着于攻击咽喉,尤其是像云豹、美洲豹、鬣狗、豺、北美灰狼这些本身就不执着于咽喉的动物(美洲豹、云豹因为其强大的咬商,经常只要咬穿猎物头骨致死,鬣狗、豺习惯掏肛,北美灰狼是持续攻击自己能够到的任何部位)。下图是美洲豹直接攻击凯门鳄头骨

很多因打斗而死的猛兽其死因并不是被锁喉致命一击,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因为各种大大小小的伤叠加在一起,最后支持不住,倒地身亡。也因此,很多动物部分部位的保护并不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比如狮子的鬃毛、鳄鱼颈部的护甲,虽然看上去好像能抵御攻击,实际意义不大。

4、有毒物种还有一些极端生物理论上可以杀死远超过其体型的生物,但是这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很多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有毒,比如毒蛇、蜘蛛、蝎子、希拉毒蜥等,部分毒性猛烈。另外还有电鳗、电鳐这些可以释放生物电的动物。理论上来说,它们可以杀死体型巨大的猛兽,这种理论上的可能差不多就是你找一条剧毒蛇,提取它的毒液,然后注射给另一只大型动物,可能会杀死对方。我之所以说没有意义,是因为自然条件下这些情况很难发生,小型生物碰到巨大的生物,本能会选择规避,不会主动挑衅,这是其一。其二,防御性的进攻都是有所保留的,比如一只老虎无意惊扰到了一条毒蛇,被其咬了一口,其注射的毒液一般都是极微量甚至根本没有注射毒液的,因为对于蛇来说,即使它杀死了老虎,也不能作为食物。同时产生毒液是需要耗费时间和能量的,它只需要赶走对方,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毒液。其三,这种进攻绝不是单方面的,毒蛇咬了任何一种猛兽一口,猛兽就不能杀死毒蛇吗?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同归于尽。

诸多猜想中,只有电鳗确确实实有杀死过鳄鱼并且自己存活下来的记录,不过那条鳄鱼体型并不大。靠毒液、生物电这种非对称武器杀死对方,就好比一个人被蝙蝠咬了一口,得狂犬病而死,你能说人打不过蝙蝠吗?

5、很多人还缺乏对一些影视剧常见物种的常识。

长期以来,好莱坞的电影对于某些动物的夸大,还有一些营销号、舆论,误导了很多人。其中最典型的几个:

大猩猩(大猩猩不是金刚,它是单纯的食草动物,黑猩猩才是杂食动物,虽然大猩猩力气很大,但只是相对人类而言,狮、虎、熊哪怕体型和它差不多,力量也绝不逊色,同时大猩猩对痛觉很敏感,受伤后战斗力和斗志会下降很快,本身斗性也不如肉食动物)

食人鱼(食人鱼是见血就会产生攻击欲望,但是那也得看谁流的血,如果是一条四五米的鳄鱼或者六七米的巨蟒,它们也不是傻子跑去送死。不仅如此,它们还是很多种鳄鱼、鸟类、更大的掠食性鱼类比如鳄雀鳝的食物。说到底,食人鱼不过是一种名字比较吓人、吃相比较恐怖的鱼类而已)

大熊猫(大熊猫虽然体型不小,还是熊科,但是长期的进化已经使它们几乎成了纯粹的食草动物,很多营销号吹得成年大熊猫把豺狼虎豹当坐垫都是无脑吹而已,那些都是它的天敌,只是因为这些动物现在都快被人类赶尽杀绝了,所以熊猫看上去才会天下无敌。大熊猫的近亲懒熊,比大熊猫还大一些,肉食比例远高于熊猫,然而它是孟加拉虎的常规食物)

蜜獾(非洲的鬣狗花豹狮子不愿意招惹它纯粹是因为蜜獾皮糙肉厚,杀它耗费体力还没多少回报,所以尽量回避而已,并不是怕它,更不是打不过它。每年玩脱丧生的平头哥大有獾在,只是公众号不愿意放给你看而已)

巨蟒(很多大型的蛇类,巨蟒巨蚺,比如绿水蚺、网纹蟒、非洲岩蟒,虽然看着很强大,但是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合于长期潜伏捕猎,而不适合打斗。因为完全没有四肢,嘴部咬合力、牙齿都很弱势,行动相对迟缓,唯一强大的绞杀能力对于四肢发达、爪牙锋利的的哺乳类猛兽很难发挥作用。一条150kg的巨蟒可能和同体型的鳄鱼打成五五开,但不见得打的过一头体型小很多的花豹。也并非说如果这条鳄鱼打不过巨蟒,那这条鳄鱼就打不过这只花豹。这纯粹是身体结构的互相克制,并不能完全用递推关系来比较)

另外,很多人都高估了蛇的体型。最大的六种蛇,绿森蚺最长六米多,网纹蟒最长七米多,两者最重都在150kg左右。委内瑞拉科考发现的最大的一条绿森蚺都才五米多80kg左右。剩下的四种,非洲岩蟒、缅甸猫、亚洲岩蟒(印度蟒)最大都是六米出头,100kg左右。澳大利亚最大的蛇紫晶蟒也可以长到六米,但比较细,最大五六十千克。那些动不动十几米,大几百千克的巨蟒都是营销号吹出来的,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最长也就刚刚五米的样子,12kg到18kg,超过四米就是超大个体了,最可靠的记录只有4.8米。

藏獒(原生状态下的藏獒确实很凶猛,在西藏有过藏獒驱逐雪豹的案例,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家犬。最重要的是近几年国内獒犬市场混乱不堪,加上买家审美扭曲,不少狗贩子为了获得毛发量更大的藏獒,将其与其他一些大型长毛犬交配,产生了大量看似雄壮,实则机能退化、外观畸形的猪獒。说到底,藏獒也是人类贪欲和扭曲审美下的受害者,现在大家在网络上疯狂黑藏獒,其实全是无良狗贩子的罪过,希望大家认清事实,嘴下积德)

6、很多事情不要想当然,很多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并不符合动物行为学。

最典型的,大家都知道花豹会爬树,却不知道老虎狮子美洲狮也会爬树(能不能爬树其实主要取决于树长什么样)。但是问题又来了,花豹会爬树,很多人又想当然的认为花豹会上树追捕猎物,实际花豹只是把猎物挂在树上防止被其他掠食动物抢夺,它很少上树追逐猎物,能爬树和能在树上持续高速移动是两码事。还有人一提到大猩猩,就会想到黑猩猩,一提到黑猩猩就会想到长臂猿和多种猴子,然后自然而然的觉得大猩猩也能像猴子一样在树冠层荡来荡去……还有人问过“蓝鲸那么大又没什么武器,那鲨鱼虎鲸之类的动物随便咬一口,它岂不是任人宰割?”其实这样想好像没毛病,但是现实就是不会啊,动物本能如此。

我们之所以可以这么想,是因为我们的智商足够支持我们作出创造性的想法,但是其他动物还不行。所以不要凭着自己的臆测去看待动物界啊,一切以现实为准。

最后我必须声明:我并不因为动物打斗能力的差距而选择性的喜欢或者歧视某些物种。尤其是当下很火热的狮虎斗话题,你们从不把美洲豹和老虎比较,其实说明在你们心中,狮子老虎也是一个级别的猛兽,这种情况下非得分出个长短我真的觉得没什么意义。尤其看到猫科动物的视频,美洲豹和老虎在一起,评论区就一片祥和。而狮虎一起出现,哪怕是两个物种的幼崽,评论区和弹幕都各种嘴炮,真的看的很不舒服,狮子厉害或者老虎厉害,跟你们有关系吗?

老虎厉害,狮子照样存活的好好的;狮子厉害,老虎也照样啊,说到底全是人类自娱自乐,何必非得互相贬低两种动物呢?每次看到狮虎同框的视频,总会有人刷引战言论,个人觉得这些人真的很幼稚,他们并不是真心热爱野生动物,只是像玩游戏一样,给自己在自然界中选个代表角色,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虽然本人觉得狮子在体型、身体结构等方面客观存在劣势,可能和老虎在单打独斗上面确实有差距,但是这并不妨碍狮子成为一种成功的美丽生物,这世界上打不过老虎的动物多了去了,也有很多老虎打不过的动物。但是打斗不是它们存在的意义,每个物种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大家没有必要在斗兽这种话题上非得争个高下。希望看到这篇回答的朋友能认真对待我写下的这一段文字,这是我写这篇评论的目的所在。

我爱老虎,也爱狮子,爱这世间万物。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