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在黄河岸上住尹燕忠

来源:优游网责编:网络时间:2024-05-08 17:01:07

我家就在黄河岸上住

尹燕忠

我的故乡就在黄河岸边,离着一里地吧,虽有一里地,但抽空就去看一看,在乡镇工作时也沒少接触了黄河,因此对黄河就有深深的感情搬到县城十五年了,就更加想念黄河了。

我们乡镇离河最近的有八九个村。后来参加工作了,牵涉黄河沿村要防汛、垫房台等工作,所以对黄河就特别亲近,那里的故事听得也多一些,风俗也知晓的多一些。

最早接触黄河是在田山电灌站和望口山村建排灌站工程,又在平阴县城关下阮儿庄推土垫大坝,七十年代在齐河推土筑大坝,与黄河真是有很深的缘份了。在玫瑰之乡们翟庄出工程时,天热了,我们小青年就到田山西边去游泳,河水有时就急流汹湧,有时就瘦成了一条带子,也就柔弱的不少,有气无力的,可谁知它却也有乖张脾气呐!我们先把衣服脱掉,走进泥水细沙里,不能久留,久站会把人陷下去拔不出腿来了,进去水流一家伙就卷进急流里去,不能跟水拧着劲来,也不能上犟脾气,只能因势利导,人借水势,顺着飘浮下去,一下子就冲出向东北得有二里地吧。

看着水不大,下到水里就一片汪洋,浪涛翻滚,挺吓人的,到达西岸,必须往上游再走翻倍的路才能游到对岸刚下水放衣裳的地处,游过去,退下水的漫滩处,闪着金光,有鳞鱼片儿,有虾有鳖更有螃蟹,还有泥鳅往沙泥里钻进去,我们小青年就大着胆子逮几个,用柳条儿穿进鱼腮,用硬杨柳棒棒将王八后腚处扎个眼,用绳拴上提搂着,那时没人拿着当好东西,现在成了“穷吃肉富吃虾,有钱有势吃王八了”!那时都怕王八咬着了,说是它咬着人不松开嘴,直到满天星出来才松开。有人说,王八是长虫(蛇)变的,所以人们对这个物件更没好看法了推土螃蟹,有时也见了水长虫(水蛇),我们误以为是泥鳅,一捉却是吓人的蛇,它很溜活,倏忽从我掐着的双手里“哧溜”滑出去,我看到了它的白牙齿龈儿,胳膊上给戳了个血牙痕子,出溜一声飘到水皮上,抬着头,摆着尾巴到了对岸上草丛里去了。

黄河是母亲河,人们爱她又敬畏她,有诗人这么写道:黄河水走了,想你,黄河水来了,怕你!说明了人们的敬畏心理。我也记起作家李存葆先生在大散文《大河遗梦》里有这么几句话很响亮且又厚重,这么说的:“黄河,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使李白吟出滂然沛然的诗句,才使洗星海谱写出“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动人词曲儿”来了”。我家的黄河一会肥了,一会瘦了,一会柔了,一会暴了,但她故事太多,又太可爱又特可敬,当听到“一条大河多宽广,风吹稻花香两岸,听惯了艄公的号子……”,我就心情激动,心潮澎湃,眼里网满了泪花子。

我在黄河水里游泳过多次。

我在三皇办事处任主任时,防汛在辛庄包了四五里的河段,漆黑的夜,我在大坝上巡逻,以防万一决口。

河水平稳,一喘气,龙吟虎啸,一浪接过一浪,将大坝冲击的颤动发抖,两岸边的石坝冲击出白花朵朵,惊天动地!

黄河喟然长叹一声,水又慢慢瘦下去。

这时的天特别闷热,我下到河水边里,水有些温又忽而冷凉,有水蛇在水面疾驰,我急上了岸。

河风呼啸,河沙飞溅,半月防汛结束,我们成了黑铁汉子,人瘦了一圈儿。

黄河,伟大的黄河,黄河人家长住河边,对它的脾气熟透了,却为它付出了力气,却也得到了它的赠予。

黄河边的土地最肥沃,黄河岸边的五谷杂粮最好吃,黄河岸边的故事最精彩,黄河岸边的风景最美丽,黄河岸边的人物雄伟而豪壮。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以邵洪鲁为首的23名英雄沉船牺牲,为人民献出了生命,有为人民免受损失而保护国家人民生命财产而光荣献身的以张秀廷同志为首的九烈士,他们抗冰凌,御严寒,为人民奉献了青春,当时的大众日报刊登了通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是所向无敌的》,后被收进中学语文教材里。如今,九烈士埋葬在平阴县青龙山畔,当时我参加了追悼大会。大山无语,青松作伴,黄河水述说着往日的英雄故事。

张秀廷烈士遗像

四十年后战友重归平阴去青龙山上去祭奠九烈士

一九六七年冬,黄河凌洪暴涨,冰块将大小杨柳咔嚓斩断,人民的子弟兵投入水中,到柳官庄、三皇殿、柳河、北贵平、东张营等村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每年祭日都有人去悼念先烈。

黄河秀美,黄河雄壮,黄河永远唱着英雄的赞歌!

我曾经参加过找寻烈士尸体的工作,在茫茫白色冰雪中,找寻,找寻,终于找到了。人们呼唤,快把棉被拿来,快快盖上英雄的烈士,别让他们冻着了,这时人们一片哭声!

黄河岸边的人家为防备河水淹,必须每隔两年就垫一次房台。我走访过黄河岸边几十个村庄,到村里一看,好多被舍弃的土屋都已至凹处七八米,房台必须高于河水多少米,以防河水淹了。

黄河人家把心血全用在了垫房台盖屋子上,先划出一片地方,村民可使土建房,村里净房,房宽半米,和好干泥,土墙站人,地基砌石,他们用叉子叉上泥,舒展饱满肌肉,唱着歌儿扔上去,巧巧的上边垛墙壮汉子接住了叉把儿,那下边下唱:“咳咳咳哟,使把劲哟,接得准哟,抡得圆哟,垛起屋哟,方方正哈!”屋墙上人喊:“哼哼咳噜,备注俺家垛屋哟,气势如虎噢噢,儿孙满堂,多么有福呦呦呦咳呀咳,咳咳咳!”音律粗壮,豪放,放肆不拘!中午喝酒,晚上喝酒,热血奔腾,热气乎乎!

盖起的房屋憨厚朴拙,大气厚重,凝着黄河人家的血汗与智慧,冬暖夏凉。

我曾到岸边的柳官庄、石庄、柳河等庄去串门,吃着香香的炒花生儿,好香哟!

我曾随文学评论家贺立华教授和作家赵峰先生到过他的家乡小河口村,在那里我们合影留念,看到了宽阔的大河,看到了老旧废弃木船睡在那里,见到了黄河中救人的二叔。

赵峰老师写了《远去的白帆》长篇散文刊登在人民日报《丰收副刊》上。

人们都有恋乡情节,怀乡情思,在作家身上就留下了锦绣文字。

每忆及此,我会看到家乡的黄河人家,鸥鹭齐飞,白帆点点!

尹燕忠,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济南日报》《济南时报》、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黄河文艺》双刊号、《洛阳晚报》《泰山文化》《大汶河》《楚风》、《青年文学家》双刊号,作家出版社《国庆征文选》等发表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精英专刊上发表传记,小说《方河的婚事》在“鲁王工坊杯”首届小小说大赛中获得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莱芜鲁王工坊锡雕艺术研究院三等奖,报告文学《美丽的毕庄脱贫记》被济南市文学艺术联合会评为优秀奖,小说《梅花》被评为玫瑰文学奖,并多次获奖。

2021、2、19日早上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