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片单:漫威神剧月光骑士,反英雄风格引关注

来源:优游网责编:网络时间:2024-06-05 06:03:43

疫情「宅家片单」,最期待的就是每周四《月光骑士》的更新,真是让漫威迷们等的好苦啊!

借用一句网友的评价,便可知这绝对是一部入坑不亏的漫威神剧:“《月光骑士》太大胆了,整个剧集在情节设置上让人无法抗拒,哪怕你是MCU十年老粉,依旧有一种新鲜感。”

01

又一部“反英雄”

《月光骑士》是漫威第六部原创剧集,它延续了“反英雄”标杆《死侍》的风格。

“人”成为了超级英雄故事中的关键,普通人获得神力之后,实现了身份与精神上的双重转变。

我们探讨的英雄的本质其实就是人与神的结合。

从目前的剧情走向来看,作为博物馆的社畜史蒂文经常梦游,为了防止造成梦中的灾难性结局,史蒂文习惯将自己锁在床上睡觉。

当史蒂文以为一切只是梦中场景之时,他发现原来是自己身体里的另一重人格马克控制了身体行为,而他们正在替月神孔苏完成任务——用圣甲虫找到阿米特墓穴。

阿米特被称之为吞噬者,用所谓的道德标准评判世人的灵魂,亚瑟·哈罗作为阿米特的使徒,他的任务则是找到墓穴,复活阿米特。

根据传统艺术观念来说,艺术作品想要达到某种审美效果,必须让读者或是观众融入到艺术作品所提供的情境中去。

然而现代艺术观念截然不同,观看者应该全盘被动接受来自作品传达的情感内涵吗?

当然不是!因此,为了避免观众在意识形态、知识结构上的“被殖民”,作为艺术作品的接受者,需要从艺术情境当中跳脱出来,客观而冷静的审视眼前之物。

从英雄主义到反英雄主义,便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叙事套路,迎合了观众日益膨胀的审美要求。

首先,《月光骑士》将剧情叙事的切入点放在毫不知情的史蒂文身上。

交叉式的剪辑也让观众游历在马克狂揍坏人,而史蒂文不知所云试图用语言缓解矛盾的双线任务中。

双重人格之间从开始的拒绝接受,逐步走向相互影响、相互配合,而月光骑士独立、完整的形象也将属于他们共同的成就。

这无疑打破了以往漫威超级英雄单一的脸谱化形象。

其次,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史蒂文在成为月光骑士的过程中,一直都是被动接受,他接受来自孔苏的精神支配,被迫接受马克的行为支配。

史蒂文该如何在这场混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慰藉和美德呢?

在我们看过的漫威英雄电影当中,英雄们或是为了拯救世界、人类,再不济也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爱人和朋友。

史蒂文面对忽然冒出来的妻子,也无法立刻产生强大的感情基础和责任感。而拯救人类的存亡对于普通人史蒂文来说也是一时无法接受的重任。

英雄作为人的本体价值应该如何实现,而人的行为动机和人物弧光其实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也是实现一部电影、一部影视剧灵韵的关键。

那么,史蒂文到底为何而战?让我们共同期待。

02

埃及——神秘的东方想象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5000多年前,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更迭长达3000年,直到公元前30年被罗马征服。

·木乃伊文化

在古埃及古老的文化中,人死后会去往来世,所以木乃伊的制作和保护都是为来世做准备。

埃及人的来世观念为他们提供了重生到一个光明、完美的世界的可能性,人们加入到崇拜重生之神和冥界统治者奥西里斯的行列里,并相信可以永生。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化为山川河流还是去往来世,死亡都无可避免。

他的形象正是包裹着层层亚麻布的木乃伊,而月光骑士到达的地方又不可避免地预示着死亡的来临。

·沙漠文化

随着故事的发展,马克以及哈罗一行人都来到了埃及沙漠寻找阿米特墓穴。

德国神秘主义哲学家梅斯特·埃克哈特曾说:“人类自身和世间事物都犹如沙漠。这个过程即是从万殊性到三位一体的统一性,之后又超出三位一体至空旷的神格,即神格之沙漠。”

在广袤无垠的荒漠前,绿洲、人类都显得更加渺小。

人们在沙漠中的探险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神秘,另一方面承载着对个人的自由和救赎的寻求。

《月光骑士》将叙事地点放置在沙漠增添了整部剧集的东方神秘感,也充满了暗黑又趣味无穷的冒险精神。

03

身份认同

人格分裂、多重身份在悬疑片中是一种常见且百用百灵的身份建构方式。

通常来说,多重身份一方面刻画着更加丰富饱满的人物画像,另一方面在推动叙事的悬念走向。

初看《月光骑士》,不免傻傻分不清马克,史蒂文,孔苏、月光骑士……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埃及的月神——孔苏(),也被称为“漫游者、拥抱者、寻路者与保护者。”而在原著漫画《月光骑士》中,作为月光骑士的马克·史贝特恰好也有四重人格。

我们所看到的剧集版《月光骑士》只出现了作为冷血杀手的马克·史派克特以及博物馆社畜替身史蒂文·格兰特。

是否会出现第三重人格目前不得而知,不过片尾的三重影倒是暗示了三重人格的可能性。

月光骑士的两套制服分别对应了两种人格。

木乃伊骑士代表着暴力的马克。

西装骑士则是温文尔雅的史蒂文(颇有白版死侍之势)。

镜子成为了双重人格之间交流的中介。

马克与史蒂文的初识与交流都是通过镜像实现,而在主体与客体的身份互换过程中,观众自然而然也被他们的身份所迷惑。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语言便代替了镜子成为了他者,使主体完全建立起来,克服了前期镜子阶段主客不分的混沌状态。

导演并没有利用上帝视角为观众呈现影片信息,观众看到的都是缺失的信息,史蒂文缺失的记忆到底是什么,马克是何种存在。

观众只能通过识别语言的方式来判断与区分他们的身份。

史蒂文与马克在镜像交流中实现了初步的身份认同。

然而,语言又使得欲望以及欲望的结果立即明朗化,使得前期镜子阶段的自恋欲望瞬间转变为对现实的屈服。

在史蒂文多次挣扎并接纳马克,以及马克不断进入史蒂文的身体成为其驱动力的时候沙漠骑士,双重人格逐渐走向冲突与融合。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不愧是奥斯卡影帝的演技,yyds!

史蒂文无法认同马克的残暴,不停用怨言攻击马克的杀人行为。

对于马克来说,拳头就是他面对邪恶势力的话语,史蒂文则是唯唯诺诺,不敢反抗。

这倒也是一种有趣的现象,马克反英雄式的暴力行径与史蒂文善良但有点怂的无脑行径达到了中和效果,释放压力的同时也不会太过突兀。

添加微信拉你入群!(备注: 观影团)

在我们的观影群内

和各位团友聊八卦、电影、电视、综艺…

唠唠各种娱乐文化

各种观影和周边福利享不停喔!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豆瓣:藤井树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